导电膜市场:ITO坚守龙头位置 or 非ITO材料脱颖而出?
发布时间:2018-07-05
透明导电薄膜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 1902 年,由 Streintz 发现第一个具有透明导电性质的材料为氧化镉(CdO)。
1907 年 Badeker 首度发表利用溅射法镀金属镉(Cd)膜在玻璃上,再加热形成透明导电薄膜-氧化镉。
之后,Littleton 于 1931年发表第一个以氧化锡(SnO2)作为透明导电薄膜的专利。
1942 年 ,McMaster 提出氧化锡沉积在玻璃基板上。
1954 年, Rupprecht 首先发现氧化铟(In2O3)具有导电性,以金属铟(In)作为靶材,利用蒸镀的方式沉积于石英基板上,之后在大气的环境下,以 700~1000℃的温度条件进行氧化热处理,得到透明导电的氧化铟薄膜,此时氧化铟薄膜的导电性来自于晶格结构上的本质缺陷(intrinsic defect)。
至1980 年代,磁控溅镀(magnetron sputtering)的开发,利用低温成膜制程,不论在玻璃及塑胶基板均能够达到低电阻率 、高穿透性的氧化铟锡 (Indium TinOxide,ITO)薄膜。
随着平板显示、触摸屏等产业的迅猛发展,其中主体的透明导电材料ITO薄膜生产规模快速增长,引发了铟资源和价格等方面的诸多问题,寻找其替代材料已经受到广泛关注。
ID TechEx 对未来十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显示(见图1),预计到2027 年,替代 ITO 的新型透明导电膜将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5%。
在各种非ITO导电膜替代材料中,银纳米线除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之外,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、耐曲挠性。
近年来,国内外各大企业来也不断深入研发、生产纳米银线导电膜,如宁波科廷光电、诺菲纳米、合肥微晶、华科创智、珠海纳金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6月消息,诺菲纳米与纳米银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Cambrios在专利授权上强强联手。达成交互授权之后,双方将覆盖包括从纳米银线材料合成和提纯、卷对卷涂布工艺和触摸屏应用配方及结构的许多核心技术专利。
公司资料显示,诺菲纳米自建工厂生产纳米银线膜材,一厂于2015年量产,二厂将于今年8月实现量产,届时将生产行业内涂布宽幅最宽(1.6m),线径最窄(18nm)的纳米银导电膜,二厂一期产值在3亿元左右,二期预计扩产至十亿元产值。
除了纳米银导电膜外,其他新材料导电膜也在不断抢占市场:
今年3月6日,昭和无线工业株式会社(SMK)公布了最新开发的在CNT(碳纳米管)薄膜上直接加饰的电阻膜式触摸屏 “D2 F/G-CNT”。
今年2月消息,Flectrode与香港创新科技处研发出柔性透明金属导电膜,且已设置生产线准备大量生产。
2017年4月,日本中家制造所公开表示,确立了柔性GZO(镓添加酸化亚铅)透明导电薄膜的量产技术。
虽说ITO的替代材料不断有新的进展,但在触控面板等的透明导电膜中,ITO导电膜的市场依然不容小觑。
日本郡是与华宏新技原本在2017年3月宣布,由于受到触控面板产业结构调整、触控技术转向等因素影响,郡宏连续数年亏损,将于今年底清算双方合资的触控面板ITO导电膜生产厂商郡宏光电。
并且随着台南官田的工厂合约陆续步入尾声,有不少媒体推测官田厂可能在2017年底前熄灯。
但就在2017年底传出消息,郡宏光电完成重组,晨玺科技成功入股,布局高端ITO膜项目,抢进Micro LED市场,并目标于3年后规划挂牌上市。
今年6月,日久光电总投资10亿元的ITO导电膜项目签约落户浙江海盐,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3亿元,二期计划总投资7亿元,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以上。
另外,日久光电还将成立研发中心,进一步融合磁控技术和涂布技术,完成ITO导电膜上下游产业链整合,实现ITO导电膜原材料进口替代、ITO导电膜多元化升级。
*内容摘自薄膜新材网